業內觀點認為,正是由于中國LCD產業的崛起爆發,才徹底打破了以往市場穩定的盈虧周期,但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中、日、韓三國長期的市場爭奪戰與價格競爭戰,而在這段時間內,大家也都在苦哈哈的熬著。
但與“世界工廠”去比規模與成本顯然不理智,在長期虧損下,日、韓企業已不斷出清LCD產能與業務。目前,我國面板廠商已掌握全球近70%的液晶面板產能,在此背景下,行業的供給格局得到顯著改善。
眾所周知,近年來全球LCD產能供過于求,行業庫存高企。據了解,為了全球顯示產業鏈的正常發展,我國大陸官方已不再核準新的大型LCD投資項目。
供應鏈傳出,我國大陸官方核準的最后一個LCD面板投資案應該是天馬的8.6代線(TM19),當初申請的文件還是以“對標中小尺寸產品-生產IT類產品面板”而驚險過關。雖然電視與IT類面板頗有從LCD過渡到OLED的味道,但其市場滲透率還不足5%,且還有MLED在虎視眈眈,因此我國大陸關閉LCD面板投資對產業中長期發展而言,仍是利多。
實際上,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在2019年時就已公開表示,未來京東方將停止對LCD產線的投資,更多聚焦OLED以及新興的Mini LED和Micro LED等領域。
一般而言,LCD面板的供需比如果超過10%就會形成結構性產能過剩,進而引發“價格戰”導致企業的兼并重組。東海證券曾表示,未來3年,預計LCD面板行業產能增量主要來源于TCL廣州T9產線及深天馬TM19產線。
過往的面板行業,競爭企業眾多,且中國大陸的諸多產線在投產和爬坡過程中,為降低攤銷,以及擴大市場占有率,常年握有滿產滿銷的執念。但隨著我國徹底掌握LCD面板業的產能話語權,再加上網傳官方宣布的產能封頂,如今的面板廠已開始放棄市占追逐,轉而追求經營利潤,當市場高度集中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形成稼動率的調控共識。
到2023年年中,我國大陸面板大廠已經形成了成熟的“以銷定產”的市場導向模式。因此在可見的未來中,顯示面板行業將由過往固定的大而強的周期逐漸轉化為由市場調節的小而緩周期,波幅將顯著減小,甚至直接消散。
在面板業中,有一組數據顯示,行業內近70%的產能會用來制造電視,近13%的產能用來制造顯示器,近10%的產能則用來制造手機。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電視、筆記本電腦與平板電腦市場中,OLED的滲透率還未超過5%;而在智能手機面板作為目前OLED的最大下沉市場,其滲透率也僅是接近50%。
此外,OLED上游產業鏈呈現出的是一種高度的壟斷狀態,行業門檻較高,對OLED面板的大規模供應相當不利,全球市場上的OLED玩家也相對較少。可以直白的說,中長期內,OLED對LCD的替代威脅較小,LCD面板仍然占據著顯示市場的主導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全球地緣政治、衛生事件及其貿易戰延長的影響,2022年我國LCD面板業全年處于弱周期之中,因此今年的整體市場是在寒冬當中緩慢地復蘇。但顯示產業鏈中游的面板廠商為了加速回溫,已達成了“按需生產,動態控產”的經營理念,因此我國LCD面板的價格,特別是大尺寸的TV面板已連續漲了半年以上。
但人為性的控價不太可能維持太久,工廠的稼動率不可能連年保持低位運行,這對于社會職工與企業而言都是要承受壓力的,因此一旦需求再次下降,液晶面板價格將難以控制。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液晶面板采購需求將減少,漲價趨勢也可能會停止,最終價格有可能在上下游廠商博弈中與上一個季度末持平。